顯示包含「音樂」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音樂」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9年3月21日星期四

又到校際音樂節 2019

原來對上一次寫校際音樂節已是四年前。這四年變化當然不少,其一是細細也已經是第三年參加比賽了。

上星期Daniel 和細細都比過賽了,Daniel 參加7級的比賽,細細參加3級。今年兩個都沒有名次,而且不是只差一分的那種。經過這麼多年(Daniel 已參加第七年了),已很清楚遊戲是怎樣玩的,故也看得很淡了。

先說細細吧。她學了這幾年琴,進步比較緩慢,主要是因為她的率性,不論是練琴的時間和練琴時的態度,都尚有不少改進空間,迫也只會有反效果,所以對她是沒有要求。上年她拿了一個第三,令她多了些決心再嘗試。今年在比賽前基本上已很少錯音,但始終沒有仔細處理大細聲和節奏的穩定。到比賽時,演出算交足功課了,評判的評語主要是說左右手音量不平衡,和沒有跟足琴譜上的大細聲演繹。要達標,她需要透過多接觸好音樂去培養音樂感。要讓她在忙碌的活動中找時間聽音樂,真不容易。

至於Daniel,來到7級,他彈的東西,我基本上是處理不能了,由他自己和琴老師搞掂。到比賽前,彈出來已是有板有眼。今年他比賽的場地,正是我中學最後一次參加小提琴比賽的地方,勾起了我不少回憶。回說比賽,正如評判說,這首歌是難的,不單是技巧上的要求,還有一開始要在一個陌生的鋼琴彈輕聲,是很容易出事的。Daniel 正正是出了這個問題,琴鍵比家中的硬,用了不少時間才能適應。當然,評判的評語有指出其他問題,如有些連音處理不當。但若非開始的失誤,我差他仍有機會取得第三。且看他出年會否挑戰8級吧。

越來越覺得,校際音樂節這類比賽,評判只有一人,即使你能跟足老師的指示把歌曲練熟,你出來的成績仍一定程度取決於老師和評判對歌曲的處理是否意見一致。若是南轅北轍,努力便可能付諸流水(Daniel 有一年便是如此)。所以,不必太緊張出來的結果,成功、失敗,都能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認識這個世界,而我亦有機會參與在其中,那便夠了。

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

又到校際音樂節

很久沒有出文,一月時病了兩次,另外寫了兩篇都不知如何完結,最後作罷。

Daniel 上小學後,每年都會參加校際音樂節,來到今年是第三年。昨天去了比賽,第一次得到了名次,我和他都很開心。

來到第三年,其實我已經放手,除了琴老師的要求、和見他真的練不到外,都不會怎樣提點,讓他多點自由發揮。這首歌 (曲名是 Song,名乎其實的歌) 彈了四個多月,由最初的斷斷續續,到最後的似模似樣,見證到他的琴技真的成長了,特別是來到最後一個月。練習時,仍然會不停出錯,記得這個便忘了那個,但不論音樂感、節奏、和技巧的掌握,都開始有火喉。比賽前,和往年一樣,我並沒有期望,只希望他繼續累積經驗。

今年比賽又是同一個地點,同樣要分開兩組,而Daniel 首次被放在第一組,次序亦排在前頭。來到3級的比賽,原來情況和較低級的是有所分別。最明顯是完成度低了,多了參賽者要在中途停下來,甚至有人無法完成歌曲 (順帶一提,比賽時必須背譜),就算能順利完成,幾乎全部人都有出錯,包括Daniel。他開始彈時有點緊張,但很快便放開了,除了最後一句錯了兩、三個音、基本上之前練了的都彈到了。他有點為那幾個音耿耿於懷,但對我來說,已經是有所交代,很滿意了,畢竟,練習時十次有八次都有彈錯音。

完了第一組比賽,我便告訴Daniel 我覺得他的表現在 3-5 名之間,但我仍不敢抱什麼期望,始終沒聽到第二組參賽者的表現。我們在樓下吃下午茶和做功課後,便回到會場等候結果。今年的評判會在鋼琴上做示範,我想這樣同學們會比較容易明白他的要求。當宣佈Daniel 是第三名時,我忍不住第一個拍掌,很高興所付出的辛勞得到認同了。評語中有一句是說他彈得很有自信,這亦是我所感覺到的。

其實這幾天聽着他的彈奏,有很大的感觸。仿佛看着他由抱在手的嬰孩長成會行會走的小學生般,現在彈出來的,不再是以前在鍵盤上敲一些音出來,而是有高低起伏的音樂,看到他在音樂上的成長,心中充滿感恩。

希望今次的成果會鼓勵他更努力練好琴,特別是把歌曲處理好。期望看到他出年的表現。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小小作曲家

又有一段時間沒有寫 blog 了,除了因為累,還有其他原因,且看會否在這個月內另文再寫。
這篇又是和 Daniel 彈琴有關的。

自從他自行掌握了 I -> V/7 -> vi -> vi7/5 -> IV -> I/3 -> ii -> V 的 chord progression 後,差不多每次練琴時,他都會花時間「作曲」-左手一直彈chord或 bass note,右手配上一些他隨心而發的旋律。由於多數時間他都是即興,不知何時開始何時結束,又不想要他從頭來過,故很難把它錄下來。

今晚吃飯後,忘了是什麼原因,令他一直哼着一個音,然後,他便開始以那顆音作doh,以差不多全首歌都是這顆音來作了一首有板有眼的歌。當時我正在陪細細玩 Lego,到我意識到要錄下來時,他已經彈完了這一段,開始創作另一些東西了。
他不算是個天才,事實上,由於小肌比較不發達,和以前彈琴時的一些壞習慣,他現在正痛苦地改善彈琴的姿勢和力度掌握。但無可否認,他的確有天份,亦有熱忱。這令我一直都煩惱,究竟現在的學習模式,是否最適合他。在未有答案前,都會以不變應萬變,特別是......督促他練好 scale。

當我聽到他那首一粒音的歌時,想起了小時候其中一集 Muppet Show 內,看到 Liberace 在兩手戴滿鑽石戒指下彈奏的 Chop Stick Medley,由最簡單的旋律帶出千變萬化的變奏,對那時的我,是十分的震撼:


萬能的 YouTube 把那場表演重現了,現在把它放在這裏, 讓自己可以重溫,亦給Daniel 看看,琴,可以這樣彈。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Daniel 第一次聽古典音樂會

其實,之前我們一家和爺爺嫲嫲已經去過兩次香港小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但那兩次都是給小孩子的音樂會,只選些簡短輕鬆的樂章。而這次,是正式長兩小時的音樂會。

上星期六晚,我和Daniel 到元朗劇院欣賞泛亞交響樂團的表演,曲目包括:
我們是透過學校取得門票的。當我們問Daniel 想不想去的時,他表示有興趣,事實上,入場前他還是表現得很雀躍,而我一直都擔心,他是否明白這是什麼一回事。快板的音樂還算可以,到演奏慢板時,他能否忍受得住,不悶出鳥來?

原本想在音樂會前做點資料搜集,讓他(和自己)先聽聽這幾首樂曲才去音樂會,奈何最近忙另一些事,比較疲累,唯有作罷。

來到星期六晚,我們和爺爺先到劇院附近吃晚飯。然後,我便帶著Daniel 進入劇院。入場後的第一個驚喜,是住在隔離座的同班同學坐在Daniel 的旁邊,事實上,有好幾個同班同學,和教會裏的同校同學,都出席了音樂會。氣氛頓時熱鬧起來(特別是幾個女同學聚在一起時 ^_^")。

音樂會開始,首先是葉惠康博士出來作介紹樂團、指揮、和演奏家們。自小已聽過他的盛名,但還是第一次見到他。藉他介紹,才知泛亞已轉為職業樂團。節目表上寫他是指揮,但原來是廖國敏邊演奏鋼琴邊指揮,以葉博士現在的狀態,上落樓梯也有困難,指揮這種體力勞動,也不知他能否應付得來。

很久沒有聽音樂會,亦不常聽古典音樂,故也不多評他們的表現。三重奏的主要問題是大提琴的聲量比不上鋼琴和小提琴,如加咪可能好一點。另一方面,不知是否因要兼顧指揮和彈奏鋼琴,樂曲完結時收不齊,即使葉博士要求重奏最後的樂段時問題仍然存在。最初以為樂譜是這樣寫,但回家聽CD 和看過樂譜後確定是失誤。

中場休息時問Daniel 好不好聽,意料之外地他頗喜歡,告訢他家裏有CD,他顯得有興趣去聽。最初的擔心至此減了一半。

下半場是有點猶疑是否繼續聽,我們已忙了一整天,由早上的學琴、Lego 班,再冒雨到尖沙咀睇大鴨,回家還要他要做功課,我則要回教會晚堂做主席,再要坐大半小時,怕他會吃不消,但他既然選擇了留下來,我一定奉陪。

經過上半場的集中精神,下半場我是集中不了,Daniel 亦有幾次把頭靠在我的手上。以為他不太聽入耳,到完場後問他最喜歡那首,他說是最後一首,因他喜歡銅管樂演奏時的氣勢磅礡,還要我買CD回來給他聽又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我只覺銅管樂把其他聲音都蓋過了,但只要他喜歡,沒什麼所謂。

總括來說,泛亞交響樂團的表現比我預期的好,始終是轉了全職吧。葉博士的再三出來講解,有時有點恃老賣老,其中說到新界和市區的文化差異,我甚至有點反感的。但以他多年在音樂教育上的供獻,也不怪他。

最大的驚喜,當然是Daniel 對古典音樂的興趣,他差不多全程都留心聽,沒有思毫的不耐煩,亦沒有打瞌睡。雖不是怎樣迷,但起碼會主動點找來聽,是個好開始了。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久違了的Bass

Daniel 出世後,一直都沒有玩Bass,孩子們醒着的時候,多數的時間都花在他們身上;到他們睡着了,更不是玩樂器的時機。曾經把放在衣櫃的bass guitar 拿出來,但每次最後都會成為他們的玩具,除了run fingering 之外,也練不到什麼東西。

昨天 Daniel 第一次在禮堂司琴,一直躊躇要如何近距離攝錄,唯一的位置便是敬拜隊的地方,便在崇拜開始以先跑去看看如何找到有利位置。來到禮堂,剛巧遇到弟兄問我能否暫代崇拜前半的低音結他手,想了想,也算是「萬事互相效力」吧,便答應了。其實是有點擔心,5年沒有動過的筋骨,是否還動得了。

跟着的幾分鐘,換上從未穿過的新制服,用了不足一分鐘聽詩歌是如何編排,然後趕緊地在沒調音器下輕聲為結他調音。拿着四條弦線都有銹跡的低音結他,拉出被三台擴音器壓着的cable,坐在連轉身也有困難的座位,側着頭看鋼琴上的樂譜,對着完全沒有練習過的詩歌來彈奏。雖然如此,用一句英文表達,it feels like home. 感覺是回到自己的崗位。

當然,我真的是生疏了。Touching 和 filling 都不太理想,有時甚至彈錯音,只能求穩打穩紥。由於錯過了採排,不清楚panel 會如何推,故盡量留手,避免過重。論表現,不能算合格。給我多一次機會,可以改善很多。

期待有下一次機會。


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第一次兒童詩班司琴

之前從沒想過一切會來得這麼快,Daniel 便有機會做兒童詩班的司琴,在崇拜中在禮堂彈琴。

 
詩歌的名字叫"春夏秋冬",Daniel 原本是做詩班員,負責唱詩。唱了兩、三次後,他便在家中用琴把旋律和伴奏彈了出來,師母聽過他的彈奏後覺得可以讓他司琴,事就這樣成了。

讓他做司琴當然不是完全沒問題,其中都大的問題是他還未懂如何配合他人來彈奏,他平時彈琴的節奏亦是隨心所欲,時快時慢。所以你會見到姨姨要在旁伴着彈,提點他不要彈快;另一方面,你亦會看到,他沒有怎樣看譜的,因為他是靠心和手去記住,而非靠眼讀譜。

星期四開始,他因天氣突然變冷,加上輕微的着涼,咳嗽很嚴重,到星期五和六的早上,呼吸還相當急促,我和娘子都盡量讓他在家休息。還好,來到星期日,情況改善多了,除了還有少量咳嗽和疲累,沒有什麼大問題。

作為第一次司琴,Well Done!!

2009年11月30日星期一

kkbox

kkbox 是台灣一個音樂租聽的網站,在之前的blog文中我有提過,最近登陸香港,在 Twitter 上見到很多推友都加入試用,自己亦是其中一份子。

其實早前 kkbox 推出 iPhone app 時,我已第一時間加入,並有用信用卡付款買其服務,奈何一個月後他們再不接受台灣境外的付款,唯有暫停使用。現在有香港版,月費$49,比台灣版貴,但沒有選擇,亦只能乖乖付款。

kkbox 對比起其他音樂服務供應商,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其比較完善的Mac 用戶方案,它有 Mac 的程式,亦有 iPhone app 可支援離線收聽,暫時我都沒有看到其他對手有相似的方案。

以前一直有點抗拒這種音樂租聽服務,始終覺得付了錢,便應該有些東西能拿到手中。現在這類服務,一旦停止付款,便完全不能再聽任何的歌,感覺始終是怪怪的。

當然,它有它的優點。第一,是價錢便宜。每月用不足一隻CD的價錢,便可以聽無限量的歌(當然是從資料庫找得到的),怎樣看都很化算。而我最喜歡的是,現在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去發掘更多不同種類的音樂。我可以聽新近派台的活著I believe you can fly,亦可聽千個太陽蚌的啓示;聽 Bon Jovi 的 The Circle、Queen 的 Bohemian Rhapsody,又可找到馬友友的 Bach Prelude、King’s Singers 的 Carnival of the Animal。總之以前錯過的、或是沒有足夠彈藥購回來的,現在都有機會補償。

有利,便會有弊。在這個浩大的音樂庫裏,會覺得聽歌的時間太少了,容易少了耐性去欣賞音樂,特別是那些需要多聽幾次才聽得出味道的音樂;另一方面,其實它的音樂庫又不是十分大,有不少想聽的,都不包括在內。但總的來說,還是覺得值得的。

2009年7月14日星期二

昨天出街購物,在唱片鋪看到這張CD,格了價,便買了下來。

之前已看過不少網友的介紹,這是一張精選碟,特別之處,是所有選曲都或明或暗地和六四有關,如〈四海一心〉是對學生運動的支持,〈媽媽我沒有過錯〉表達了當日參與者那種視死如歸的心情,而〈你知我知〉、〈人間道〉等則在歌詞中隱喻了當日的事件。

這張碟特別的地方在於其封面設計:全黑的背景配上一個「田」字,隨碟附上兩張貼紙,每張都有一些中文字,可供貼在封面上,如田字中間的四個口


喜歡這張CD,除了是那特別的封面多,選曲也是很重要。其中特別喜歡〈漆黑將不再面對〉和〈歲月無聲〉。而聽其他歌時,驚覺原來以前的樂壇,是這般百花齊放,能夠容納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音樂類型,歌手是各有特色,不一定要靠外貌。我未必喜歡碟中的無首歌,但聽到每一把聲音,都叫自己懷緬八、九十年代粵語流行曲的黃金年代。

也許,沒有經歷過失去,我們真的不懂珍惜所擁有的。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聽音樂

幾天前,在 iTunes 的 App Store 看到 kkbox 的 app.kkbox 是臺灣的網上音樂服務,以月費的形式讓用戶可以在網上聽音樂。現在,可以在 iPhone 下載音樂來聽,對我這種無時間逛CD鋪的人,實在是好消息。 

每月NT159,大概HKD37,可以聽到不少的國語、英語流行曲,我覺得是超值,付款後,更發現有不少Classical,Jazz,甚至有不少冷門的音樂,如由三位頂尖的Bass 手演奏的 S.M.V. Thunder,我即使到一般的CD 鋪,也不會找到這張CD,現在卻可以花不足CD一半的價錢便可以聽到,這便是互聯網的好處。

很奇怪為何香港這種服務沒有被發揚光大,是香港人不喜歡聽音樂?慣了抄歌聽?是條款太不人道?我是願意付款聽音樂的,但暫時找不到有條件合適的香港服務商。Apple 大概不會和香港的唱片公司合作在iTunes 賣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