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星期一

13年單人東京橫濱三日遊(第三日)

和昨天一樣,未夠五時已醒了,睡到六時多便起床,結果七時多便check out 出門。這和原本計劃的有點出入,為免浪費時間等火車,check out 後花了100 yen 上網查火車班次,確定了最近班次才出發往火車站去。

今天的目的地包括台場、秋葉原、和東京駅,都在山手線內或附近。由於山手線班次頻密,我不需跟原本定立的行程時間來活動,在check out 前用了點時間搜集其他火車的時間表,便可安心上路。
check out 是自助的,因check in 時已繳費,check out 不需10 秒完成。
第一站是台場,目標是 1:1 高達,和兩天前已買票的 Gundam Front Tokyo。之前已從網上找到仔細的指南,所以基本上一切順利,除了自己傻更更地差點忘了放行李到儲物櫃才轉 Yurikamome Line。

攝在Yurikamome Line 的列車上,橋的彼岸就是台場
這條路直行轉左便是Diver City。左邊的人龍是排隊往電視台的。
來到 Diver City 才九時,第一樣見到的當然是1:1高達。沒有想像中的震撼,但仍十分佩服製作的團隊,如此巨大的模型,細節的地方,如腳關節附近的英文警告字眼是完全做足,感覺上,如將來真的有機動戰士,大概也離不開這個樣子,仔細情度令人咋舌!

站立在商場前的高達
由於早到,商場又未開放,只得到商場外圍的咖啡店食早餐,也總算有段時間可以靜修一下。用Evernote 記錄了這幾天的一點感想。
對著高達的背脊食早餐
差不多十時,便上商場七樓的 Gundam Front Tokyo。它其實只是商場頂層的一個展館,或許已開放了一段時間,人並不多,大概不訂票也沒問題。

進入收費區前有一個展覽室將由第一代的高達模型到最收出的都展示出來,而場地的中間展示了最近的模型比賽得奬作品,入場館第一個見到的,便是香港代表的作品,老實說,覺得複雜過頭了,但見是同胞的作品,怎也要拍照支持一下。
香港人的作品,點都支持吓!

收費區主要有一個圓頂劇場,和一些其他展品以供拍照。1000日元的入場費是不物有所值真是見人見志,對我來說算是了一件事,總不能千里迢迢來到後過門而不入吧。

看完高達後,便是紀念品購買之旅。由於時間比預期早,選擇了在商場吃了一碗麵才離開,見附近有Toy'rus,便想買完Daniel 的禮物後可放心行街。那知天公不造美,找到了要買的東西,卻沒有貨,唯有要去下一站搜購。

東京,成年後來過三次,這次總算有機會到秋葉原一遊。自己已過了迷ACG的階段,這次遊覽,主要是想見識見識。
車站內已有cosplay(?) 學生的人宣傳動畫
秋葉原駅對出,對AKB48沒有興趣,但仍拍下到此一遊照。
在秋葉原差不多都沒有拍照,第一個小時四圍走走,看看最新的ACG產品和繼續找Daniel 的手信。最近迷上了MUV的戰術機,見到厨窗內一排排的玩具時,有衝動想買一件,但一方面價錢不便宜,另一方面已告訴自己,不可買任何手信給自己,故作罷。

到第二個小時,決定了要買手信給Daniel 時,忘了想買的那間店舖在那兒,結果就不停地找那間鋪。到最後,放棄了,再到另一些店鋪逛,反而找到了Daniel 要的玩具,而且價錢比之前見到的都便宜,不假思索便買了。臨走前去海盜船逛,上樓梯時,腿已累得震了,然後見到Daniel 的玩具,比買的價錢還要便宜1000 yen,但已沒辦法補救了。(上飛機時想起,可以買回來放賣,但自己實在沒時間做這等事。)

回到東京駅,便要趕最後一趟﹣﹣買餘下的手信。想再到拉麵街吃麵,但星期日,人山人海。沒時間,唯有放棄,在趕往搭火車前,買了便當吃。這算是第一次吃便當,上次在九州時是全家分享一個兒童便當。

味道還可以,但冬天吃,就是差了一點點的溫暖。
由於早上已用iPhone check in,到機場把行李寄倉後,便可多花時間繼續買手信。為免被娘子質疑,最後買了一本模型雜誌給自己,在買雜誌的書店,第一次見到 kindle paperwhite 的實物,但kindle keyboard 當時未壞,未有考慮購買。

臨上機前,在入閘處對開有一間鋪擺放了不用的摺紙,有各式各樣的紙鶴,栩栩如生的動物,甚至有聖誕馬槽的擺設,我想,這個旅程最深印象的,可能便是這些摺紙。

飛機又再準時地起飛,這次來去沖沖的旅程,終於告一段落。

2013年1月30日星期三

13年單人東京橫濱三日遊(第二日 Part 2)

回到酒店,大概十二時多,離下午三時的婚宴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做什麼?除了等候,和飲桵花茶外,便是拍照。中間沒有午膳安排,日本人膳食時間和我們分別也真大。

先是去酒店其中一個大堂,主要是看着一對新人拍照。那兒有一條樓梯,我相信是結婚攝影專用的,望上去的感覺就像 Beauty & The Beast 中段 Beast 和 Belle 一同出度晚宴的情景。拍了一輪後,大家都有機會和新人拍照。我大概也拍了數張吧,忘記了。

不久,我們被帶到一個房間拍全體相,這算是我第一次經歷日本人製作事情的仔細吧,我們大概有50人,有7個工作人員服侍我們。是如何地服侍呢?是逐一去提點擺什麼姿勢拍照。我有幸坐第一排,在教堂時亦見過攝影師的要求,所以擺好姿勢後便動也不動。只聽到三、四位穿西裝的工作人員不停地指示人們要做什麼。不懂日文的我當然不知他們在說什麼,只知這個過程持續了一段時間。我想,單為這張團體相,便拍了十至廿分鐘。在香港,這大概是不能想像的吧。
酒店另一邊大堂的「拍照專用樓梯」。
酒店內的影樓,拍照時我坐在最裏面,上面一條條的全是光管,正式影相時會全開,當刻相當壯觀。
也忘了再等了多久,終於可以上酒店的70層去參加婚宴。入場前要先送禮,在香港已做了資料搜集,預先準備了禮金和金封。付禮金後不是直接到宴會廳,而是先去招待室。不知為何,其他賓客都相繼入場,但主家的我們要在招待室先等候。而在招待室內,我們終於有機會吃點小點,是法式的吧。太餓了,血糖開始偏低,也顧不得那是什麼,一定要填肚,準備應付第二項任務。

從招待室外望橫濱的景色
座位已預先安排,主家坐在最後,放在左手邊的有座位表和菜單。
婚宴開始,先是新人進場,跟着的程序,也記不清先後了。我負責的,是致一篇類似歡迎詞,算是介紹我的朋友給大家認識吧。這絕對是高難度動作,不是因為要說日文(有司儀負責翻譯,我只需準備英文版及兩天前提交),而是因為我們這十多廿年來其實生活圈子已完全不同,我知道的,都是年少時的點滴。看了些youtube 了解外國或日本人會說些什麼,便用兩日寫了一篇短短的交貨,希望朋友滿意吧。

和香港一樣,有切蛋糕環節,外加象徵式餵食一口。
我相信和香港一樣,婚宴都有其既定程序:切蛋糕、合巹交杯、播video、點蠟燭等。他們婚宴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做一次中式的敬酒。由於日本人沒有概念,見朋友父母一邊拿着杯、一邊嘗試給利是,連忙上前去幫手接過茶杯,就這樣我變成負責接杯的人,總覺得怪怪的,但事前沒有採排過,唯有隨遇而安。

新人會到每張枱前燃點枱上的蠟燭,最後點台上的大蠟燭。
敬茶,是在宴會廰的後邊進行,大家圍着觀看,旁邊有司儀解釋。
回到座位後,見座位旁多了一個袋,還有我的名牌放在內,這便是新人的回禮,是一對酒杯和年輪蛋糕,真是相當破費。

宴會近尾時,和香港一樣,新人和家長會出去送客,和致送小禮物。這次是筷子一對。我們殿後,等賓客都離開後,才帶着家長們(女家的媽媽也把她的手袋給我保管,真是受寵若驚。)的細軟離開。

因為敬茶和新娘換旗袍的關係,婚宴破天荒遲了完結,但原來還有下文...... 就是繼續影相!又回到那條樓梯拍照,這次主要是由上向下拍。到拍完照後,已經七時多。原本以為五時多完,會帶朋友爸媽到附近遊覽、吃飯,但現在這麼晚了,他們也累了,便讓他們回房間休息,而我便去下一場...... 新人朋友的party time。

說是party,其實只是在酒店頂樓的 bar 內飲酒傾談。他們不大懂英文,我和朋友又不懂日文,主要都是有勞新娘連絡着兩方。我和朋友都沒有飲酒,朋友是已經太累了,我則是要準備晚上的執拾和明早的出門。到離開時,已經十時了。和昨晚一樣,第一時間趕回酒店 Facetime.

結果,來到橫濱兩天,連車站旁兩個街口的一蘭拉麵也沒有嘗到。且看還有沒有另一次機會吧。

2013年1月27日星期日

13年單人東京橫濱三日遊(第二日 Part 1)

入住的酒店離車站只有兩分鐘的距離,好處是交通方便,缺點則是晚上會有列車的行走聲伴你入眠,特別是當你的房間看到車站。

或許是想家,又或許是不適應新床,未夠6點便醒了,睡不著,唯有早點裝身準備出門。吃了昨晚買的麵包後出門,到朋友入住的酒店附近再買了點東西吃,便到酒店大堂等他的父母。由於種種原因,見到他們時,他們仍未吃早餐,便把買來的飽點和他們分享。

其實來了只有一天,也不太清楚酒店的環境如何,所以在錯誤的地方等新郎,還好錯有錯着,有機會給奶奶先化化妝才出發。新娘已著了婚紗,一般私家車都不大方便接載,所以他們租了特別的的士給新娘去教堂,新郎和兩家的父母則另坐7人車,而我,當然是與他們同行。

教堂的地點是新娘家附近,上了收費道路,開了廿多分鐘車才到達,地點可說是相當偏僻。

下車前影了教堂的門牌
從二樓的招待室影下來,禮堂並不大,我差容納不到200人。
到達後,新人有新人忙,而我則幫手安頓朋友的父母,和弄清楚婚禮程序的安排。神父是個美國人,來了日本已有51年,對我來說這是天大的喜訊,因為可以全程用英語溝通,有問題便由神父安排。飢寒中,教堂的姊妹奉上了桵花茶,未能充飢,起碼可以消寒。

當日飲了好幾杯桵花茶,這杯是在酒店拍的,酒店飲的比教堂的鹹。
婚禮11時開始,主要以半英半日語進行,也許神父很久沒有用英語領聖禮,出了不少「蝦碌」,如忘記了流程和忘了用日語翻譯他的訓勉,一半的程序用了英語,我可很享受。訓勉的內容,主要是提醒新人要重視對方,多於(將來的)子女,同事,工作等等。希望他們會銘記,並活出來吧。

程序的其中一個環節,是 prayer of the faithful,安排了新郎爸爸用國語,新娘媽媽和見證人用日語,我用英語,還有新人用廣東話和日語祈禱,我差全場大概只有新娘有可能全都聽懂。前一日才知道禱文不應只求祝福新人,還要關顧世界的需要,結果要將之前構想的禱文稍稍修改才能出街,出來的效果還可以,有來賓還過來讚我說得不錯。

婚禮半小時左右便完了。新人步出禮堂後,便要在門口先致送小禮物給來賓,來賓接過後都要出去戶外等候。看到站在我旁邊穿短褲的小男孩,也有點擔心會否着涼。等大門開上,新人出來,大家便向他們拋花瓣,以示祝福,過後才回禮堂拍照。
新人和父母在出口先派發小禮物(餅乾)給來賓。

來賓向新人拋花瓣
怕照完畢,安排了小巴去酒店。作為跟班(笑),我當然是和新郎及兩家父母坐私家車。回酒店後的婚宴,下回分解。

註:由於沒問過朋友,私隱原因,新人及他們家人的臉都打格了。

Update (27/1): 加了婚禮的過程和感想。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13年單人東京橫濱三日遊(第一天)

上年結婚十周年去九州旅行時,怎樣都不會估到不足半年便再踏足日本。這次是應好友邀請出席他在日本的婚禮和婚宴,他邀請了我和娘子出席,但因安排不到照顧小孩的事,故只剩我一人出席。由於要考慮娘子照顧孩子的辛勞,故儘量把行程縮短。經過一些溝通問題,在機票安排上擾攘了一輪後,決定了4日早機去,6日晚機返。

出發前的準備差不多都交給娘子負責,包括了行程的計劃、列車班次、資料搜集、藥物和其他東西的搜購等,我除了決定要去的地點和弄清楚日本婚禮的習俗多,大部份精神、時間仍是花在工作上。

因為擔心醒不來,加上出門前的執拾和準備,3日晚睡得並不好,4日5時多起床,梳洗後便出門。到達機場才6時多。如沒記錯,上機的閘口是46號,因時間充裕,我便一路步行過去,當我行過遊樂區域時,想起兩個小孩之前在那兒玩耍,便已開始想念他們起來了。

和之前乘搭港龍和國泰的飛機比,達美的飛機感覺比較舒適
達美的班次,不輪來回,都十分準時,這對上兩次搭機都有延誤的我來說,是一個驚喜。到達日本後,過關,一如所料,人多緩慢。幸運地有工作人員指示部份排隊人士去另一處入境,我便跟了去。離開機場,去JR站買票,一切尚算順利,只是有一個小問題。已過了午飯時間,肚子很餓。買Nex 車票時排隊時間較預算長,沒時間買東西吃,只能去自動販賣機買了一罐湯來充飢。

總算有機會乘搭「新」的Narita Express
第一站是東京駅。一到達問題便出現了,資料搜集是娘子做的,我並沒有仔細去研究。若兩人同遊,她會負責給指示,我負責找方向。這次只剩我一人,出閘後完全不知該怎樣行,結果唯有先離開車站,在室外一邊食差不多零度的西北風充飢,一邊欣賞重建完的東京駅,一邊找往地下街的通道。

找到地下街後,仍要由街頭行到街尾,才到拉麵街。由於時間緊迫,只能去最少人排隊的那家吃麵。飢寒交迫過後的拉麵,再鹹,都是最美味的!

點了一碗醬油拉麵,右上角是香港帶過去的旅遊書,翻開的那頁便是介紹地下街。
來東京駅的主要目的是先找手信給家人和公司,結果不足一小時只夠我買了一件小手信給媽媽和一隻幪面超人面具給小孩,大部份時間都花在選擇孩子們的手信。跟着,便要趕往搭火車往橫濱。

日本冬天日短夜長,來到五時,天已全黑。轉一程火車來到橫濱桵木町,感覺已是深夜了。

Check in 後不久,便繼續征途。第一站是離酒店四、五個街口的麵包超人館,目標是四年多前買過的巨形麵包超人吹汽球,外加一份手信。景致依舊,只望能見孩子們在這裏興奮的樣子。
場館入口,博物館已關門,商鋪仍未關門。
買了一隻麵包超人包,預備給小孩子看。
任務完成後,便在附近逛逛。見一間賣電腦產品的商鋪,在裏面有機會接觸 Kindle Fire HD,卻找不到 Kindle Paperwhite。另外,原本計劃到一家商場找手信,但在目標地點附近找不到商場的蹤影,原來整棟大廈已經被拆掉了。

又餓了,便到朋友下塌的酒店附近找吃的,結果選了親子丼吃。坐吧枱等吃,負責煮的那位姐姐第一次煮過籠了,要倒了重來,跟着她不停地向我致歉。我想,在香港的話,大概不會重做吧。

從沒想過,梅子送飯是這麼好吃的。
行程的第三日計劃去 Gundam Front Tokyo,由於不知現場會否有票剩,故我選擇了找7﹣11的售票機購票。我的日文當然不足以應付這過程,結果,出動了iPhone 影相和售貨員溝通,和訂酒店時落了我名字的片假名,再加上一位樂於助人的阿姐,總算順利購票了。

在7-11拍的照
原本計劃到朋友住的酒店了解環境後,再到橫濱的另一邊逛(那時才八時),但在酒店大堂碰到朋友的爸爸,便到他們的房間陪他們,和他們談天,並等朋友回來再討論明日婚禮的安排。談完後,和新娘的家人一起用膳,時間已是十時多,唯有趕回酒店。

為什麼要趕回去?因為要在孩子睡覺前和娘子及兩個小孩Facetime。我把手信和麵包都給他們看了,見到他們興奮的樣子,想家的心總算定了下來。

已預算第二天要撐足全日,加上之前一晚睡眠不足,故梳洗後,便速速就寢。

2013年1月21日星期一

新年新開始

離上一篇blog 已差不多一個月,有不少事發生,但現在生活的先後次序中,寫blog 放得很輕,我想暫時,這blog 都會大概維持在每月一、兩篇左右。

由上月底開始,我把RSS feed, twitter, facebook, 和 google+ 的 feed/following/friend/circle 清除,想在新一年重新開始。來到現在,加了 feed,重新在twitter follow 了一些人,facebook 方面,已有概念要如何重新加 friend,剩下 google+,仍然想不到該如何使用,大概仍會擺在一旁多一陣子吧。

一月一日,一如以往,全家去南生圍郊遊和定立新一年的計劃。今年是Daniel 第一次自行定立目標,過程當然是我們引導着他,多數是在學習和課外活動上的目標,且看到年尾會實行到多少。至於我和娘子,所定的目標和上年相差不大,我覺得今年達成目標的機會比過往任何一年都大,主要是之前的兩、三年都是在寸進和累積經驗中,希望今年真的能有點收成。

原本打算一月一日參加遊行,但由於四日要去日本參加朋友的婚禮,需要花時間準備,唯有作罷。這次遠遊算是結婚十年來第一次孤身上路(business trip 不算在內),若要把旅程紀錄,大概要多開兩篇blog post 才夠。總的來說,最深體會的,是經過了十年,自己的心已與這個家緊緊的連在一起,無論去到那兒,不是辦家事(如買手信),便是希望娘子和孩子們能和我一同體驗眼前的事物,那種感覺強烈至一個程度,有幾次在街上差點便忍不住眼淚。反而,有生以來第一次體驗日本的結婚集俗,卻無甚感覺。

來到2013年,生活上有兩方面改變了。

第一,是教會開設了星期六晚的崇拜,而我會參與在其中。主要的考慮是想讓娘子星期日可以參加早堂崇拜,由我照顧小孩。由於人手緊絀,除了當領詩,我還有機會嘗試做一個廿年來都沒機會做的崗位﹣﹣崇拜主席。這星期日剛當了第一回,難度並不高,最特別的體驗是寫禱文給牧師審閱。未當過主席時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到真的要編寫時足足花了兩天定大網,再一整晚來編寫。我相信這種操練對自己的禱告生活會有幫助。當每一句禱文背後的理念,都會在寫下的過程中作推敲,在平時的祈禱所說的話,會更實在。

另一方面,經過一整年不斷的調整,工作上的範疇算是確定了,由過往主力在系統的設計、品質檢定,到現在要多放時間在資源管理上。這大概是大部份IT人走的路吧。對於不大擅長人際關係,不太懂和人交涉,做事又相當即興的我來說,新的職務挑戰性相當高,唯有邊學邊做,摸著石子過河。

新一年一開始,便遇到不少改變,對我來說,都是一些機遇,幫助我摸索人生的目標,期望到年底有機會回望時,能見到寸步了多年後,生命真的能有所突破。

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

感動時刻

今天經歷了兩個時刻,叫自己感動得差點流眼淚(我承認我眼淺)。

早上要在崇拜獻詩,八時出門行返教會,在十一、二度的街上行,卻不覺得很冷,因天開始放晴,有陽光。一邊行,一邊聽神同在的mp3,來到教會附近時,正播着〈你信實何廣大〉的副歌:
祢信實何廣大,祢信實何廣大, 清晨復清晨,主愛日更新我一切所需用,主都已預備, 祢信實何廣大,顯在我身。
當我抬頭望天,見到清晨蔚藍的天空,想到天父所給我們的一切恩典,一時有很深的感觸。若非在街上,大概會哭出來吧。

下午,因有報佳音的採排,遲了吃東西,在快餐店吃過下午茶、買了點晚飯的材料後,決定行回家。途中遇到一班天主教的人報佳音,我和細細行在前,Daniel 不知如何得了一個氣球。細細見到當然想要,Daniel 亦很體貼地,大部份時間都讓細細拿着。到快要回到屋苑的時候,忘了是Daniel 還是細細提議一起拿着氣球,事就這樣成了:


他們一人一隻手,拿着氣球,同一步速地開心的往前行。我在後面看着,想起了一段經文:「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感謝天父給我們這對活寶。當然,他們並不完美,今天晚上便花了不少時間處理 Daniel 的一些問題。但是,那並沒改變他們是從神來最大的禮物。當刻,又是一陣感動。

聖誕是紀念耶穌出生的日子,亦是一個數算主恩的機會,祝願大家有一個滿有恩典的聖誕。

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

Last Minute

今天Daniel 學校旅行後休息一天,請了假,和他及娘子去了歴史博物館參觀兵馬俑。最初想只是幾件兵馬俑,沒什麼看頭,還好最後去了,很值得看。最震撼我的,是當日的工藝,已經可以來到這麼細緻的程度。展期至下星期一,有時間不妨上網訂票。

但我這次想分享的,其實是購票的經過。

其實,到這個星期初,才決定請假陪孩子的,故訂票的日子也是這幾日,娘子把這責任交給了我。可能是開始時興趣不大,不太上心,星期二在公司上網時弄了半天也未能登入,便開始不了了之。到昨天放工後,娘子問我訂了票沒有,才驚覺忘記了。當時,是大概7pm。

娘子立刻上網嘗試購票,但問題是購了票,也不知如何取票。唯一合適的時間是第二天的9:45am,早上最早也要十時才有機會取票,參觀的時間便白白浪費了(每節才一小時多一點。)當時的結論,是要放棄了。

有點內疚,便在回到元朗後,去通利琴行碰運氣。但我的運氣一向不太好,當我在7:32到達通利時,售票處剛剛關門。絕望了?仍未,因放在正門前的,是自助取票機,只要我能上網購票,便可用取票機拿票。琴行會在8:00 關門,剩下大概 25 分鐘。

第一時間,跑上街用iPhone 上網,偏偏,LTE 沒有覆蓋,3G入城市電腦售票網,亦未能登入,打電話亦沒有人接聽。最後的希望,便是叫娘子在家購買。擾攘了一輪,最後娘子在家幫我開了一個新賬戶,用我的信用卡買了票。

時間是7:50,只要刷一下信用卡,取票,便可回家,對不?不對!作為IT 人,已有預感剛買的票未必能即時取票,因當中可能牽涉數個系統才能從取票機取得售票資料。但刷了5 分鐘仍是無票可取,便開始著急了。問櫃台的小姐可否幫忙,她也只能叫我打熱線。到最後,一邊打電話一邊刷卡,在8:00前一分鐘,票,終於印出來了。

故事教訓,當然是下次要上心。另一方面,回看整個過程,覺得相當不可思議。這樣的情況下,在家購票,數分鐘後在另一個地方自助取票,10年前是不能想像的。科技帶給人的方便,是嘗到了。

談到科技,這次展覽的前半部份,也是用不同的科技來增加參觀人士的興趣。不論是令你置身在兵馬俑坑其中的影像投射,還是即時將平板上填色的效果投射到實物Q版兵馬俑上,這些以前科幻小說的情節,現在開始出現在眼前,也算是我們這代的幸福。

2012年11月15日星期四

又老一年

和往年一樣,在生日的一天請了假,休息也好,做什麼都好,優待自己一天。

由年頭開始,先是工作的性質改變了,做策劃、分析的時間遠多於編程,用了大半年時間才開始適應,但現在所做的未算是自己強項,做起來比較吃力和令人疲倦。另一方面,由年中開始,可能是多了時間坐定在辦公椅而少活動了,腰背一直都不適,到這兩三星期才算康復了。這些事情,再加上越來越多的白頭髪,都在提醒我,身體和精力的高峰期已過,以後要小心保養了。

還好,上星期有機會做身體檢查,血壓、膽固醇等和十年前沒多大分別,很正常;昨天打壁球時上磅,竟然在我的平均線之下。作為新一歲的開始,這些數據算是一點鼓勵,希望能一直維持。

今天早上,因我校鬧鐘時弄錯了,全家遲了25分鐘起床。還好,Daniel 趕得及搭校車。回家吃過早餐,便出門找地方靜修。原本想去南生圍,但半路中途,忽然心血來潮,轉了彎,上了屋苑附近的小山,登上了山頂。重陽時有山火,半山以上都秃了。在山頂上,將十數年前寫下的 governing values 重新檢視、修改,再定下以後的目標,花了個多小時才下山。早上的天氣很好,風很勁,但天朗氣清。


下山時因路斜加山秃,一步一驚心,下次有機會再登山的話,帶行山拐杖會保險一點。

餘下的時間,除了晚上在家切蛋糕,沒有特別的慶祝,和娘子帶着細細出街走走,吃一個比較富貴的午餐,陪孩子們在家玩耍,便足夠了。

希望在之後的日子,少點把生命、時間浪費在空廢的事物上,多點善用所有的,作一個天父喜歡見到的人。

合唱團的點滴

今早,送 Daniel 搭車後,在行往車站途中,很隨意地哼了一首歌:

「把印着淚㾗的籤,交給那旅行的水......」

哼的,是兒童合唱團時學的歌。 完全無法想像,小學生如何能理解和表達那個意境,但學了,它的旋律,它的歌詞,便一 直留在腦海中,直到現在。

跟着的路程,便陸陸續續想起些參加不同合唱團時的情景,且在此記下其中一二。

在屯門兒童合唱團的兩年,大概是我音樂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年,它培養了我對音樂,特別是合唱的興趣。在當中,我們學習以當地的語文唱不同國家的歌,如德國、法國、西班牙、日本等。雖說只是「念口往」,但不經不覺,這些音樂便存在心中。不過,在腦海中的片段,可沒有怎樣美好(雖然當時並不覺有問題)。

在最後一年參加演出時,我和數位團友學了一位姐姐的「表達方法」--不停地搖頭擺腦,在數十人在台上表演時,這種表現會較為突出。但不幸地,我和這位姐姐,還有另一位「搖頭擺腦黨」的團友,合成了一個 a capella 小組的高音部,結果小組表演時台上的左手邊就像有三隻鵝不停在搖,數年後看這段錄影,真是慘不忍睹。奇怪當時導師們為何不阻止我們。

另一個難忘的經歷是中學時參加的牧歌小組,頭兩年參加都只有我們一隊,來到第三年,總共有三隊報了名。當年學校沒有音樂老師,所有事情都是學生自行解決。練習了一輪,到比賽當日,唯一的男低音因事不參加了,那基本上代表我們會失去資格,但我們心想都付出了,志在參予,便仍然出賽。

來到比賽場地,發現有一隊沒有出席,只剩下兩隊。來了的一隊先唱,他們一開口,我們便呆了--音和拍子都可說是一團糟,別說是無伴奏,有鋼琴伴奏大概也好不了多少。但他們是唯一合資格的隊伍,所以他們仍會得冠軍吧?慢着,他們很不幸地被參加了三年牧歌組的我們發現他們的自選歌,是兩年前的指定歌,這是違反規定的。於是,我便即場告訴了有關的人。結果,三隊都取消資格。老實說,我為那一隊的同學難過,但要拱手相讓,我們又不甘心。取了成績單後,我們第一時間離開,因怕被人追打。事後,參加了比賽的同學都影印了一份成績單並簽上了名,以作留念。

當年的計分紙
還有其他的經歷,有機會再分享。



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十分巧合

三星期前,陪 Daniel 學琴時,發現 Kindle 的開關沒有反應,簡單點說,是這部不足一年前換回來的電子閱讀器,可以報廢了。

過了保養期,香港亦找不到人修理,上網看過如何把它解體換零件,但預計死了的是底板,打開了也未必有用,唯有把它放在家裏。想過買 Kindle Paperwhite,但要等5-7星期,買的意欲大減。

今早,不知何故(大概是小孩弄跌了)Kindle 背面的蓋掀開了,便想把它帶返公司,趁午飯時間看看可如何修理。回到公司不久,有同事拿了另一個同事的 iPad Mini 給我看。討論時提到讀書的話始終是 Kindle 好,便把壞了的 Kindle 拿出來,告訴同事它的情況。剛巧,同事的 Kindle 早前也是這樣壞掉了,他後來長按開關,便解決了問題。我立刻便嘗試了,結果,它復活了。

少了一個巧合,大概它仍然會在等候報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