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星期四

TSA 研討會後感(二)

星期六,Daniel 問我後感的第二篇在哪兒,經他一問,想懶也不行。

上篇是會後大體的想法和印象,這篇是一些觀察和雜記。

文宣
當日到達學校門口時,迎接我的,是一位派傳單的女士。第一個想法是:「吓,唔係派TSA 補習傳單嘛?」好奇下接了傳單,原來是TSA 關注組的。入場登記後去到禮堂,發現每個座位都有一疊單張。這疊單張給我的印象是要用資訊去將我掩沒,因之前沒有怎樣去了解來龍去脈,唯有在開會前短短幾分鐘的時間惡補。請看看下圖:


左邊是教育局的單張,右邊是TSA 關注組。驟眼看,哪一份比較清楚?哪份比較混亂?

沒有TSA 關注組的單張,有一些細節沒有那麼清晰。在文宣上,我覺得關注組小勝一仗。辛苦晒。

家長
既為研討會,當然會有家長發言,最初都有考慮發言,但自問這方面不是強項,和之前沒有準備,故作罷。

聽不同家長的發言,還真是有趣。有些是不斷強調自己的孩子有多叻,自己有多利害,你們的教育制度(不止是TSA)令我們受了苦;有的差不多完全離題;有家長嘗試鼓動其他家長起哄;甚至有家長(其實很懷疑他是否家長)只是在謾罵,保安員也阻他不了。

當然,亦有些家長,特別是教育界的人,會給予一些外人不知的意見,我亦是從中了解沒有達標率這回事。整體來說,參與的家長一方面很緊張子女考TSA這回事,另一方面是很理性地面對。

下一步
現階段家長比較被動,要等TSA檢討委員會的檢討結果才能再回應。觀乎現在的風向,家長的立場相當堅定,政府大概不想令最穩定的群體之一--家長--也去教育下一代去公民抗命吧。以現在的情況看,我是偏向樂觀的。


2016年1月9日星期六

TSA 研討會後感(一)

從來都對什麼政策、研究無甚興趣,Daniel 上年考小三TSA,我也只知功課多了,辛苦了,不甚了了。直至上年出現TSA 關注組,開始留意多了。早前學校可以報名參加TSA 研討會,我便獻出我的第一次,出席了昨晚的研討會。

先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個人在大海中苦苦掙扎,嘗試游回岸。有另一個人撐著獨木舟來到,觀察了一輪,然後對那在海中的人說:「你的泳姿不合乎標準,你的手要提高點,大腿要用多點力,只要練多點,你便會享受到游泳的樂趣!」結果,在海中的人一氣,沉了下去。

這是我聽完(其實因為超時,沒聽完官員的解釋便離開了)這次研討會的感受。

研討會的開始是教育局的官員簡介TSA,跟著,另一位教院的心理學教授說明TSA 對教學的好處。然後,便是由家長提問,最後台上的講者回應。由於之前並沒多留意TSA 的內容,官員的介紹的確幫助了我把事情弄清楚。隨了知道多了TSA 的內容,也包括知道了這些官員有多「堅離地」。

我先假設TSA 真的如講者所說能幫助學校有效評估學生整體的程度,以提升學生的基本能力;並且假設教育當局完全沒有拿TSA 的成績來對學校作任何的施壓(由不作為到用作殺校標準的中間,仍有很多的可能性)。

家長的分享中,撇除應不應該考TSA,有一點是共通的:現在的小學生很辛苦。當日推行小學全日制是希望可在學校做完功課,回家後讓學童可以輕鬆遊玩。但現實是回家後仍有不少功課要完成,有些甚至要做到半夜。多年的教改,並沒有令小學生的壓力有絲毫的減輕。我們以前半日課,放學後,三時多做完功課,便可去玩。現在?三時多Daniel 和Esther 才剛放學,準備小休後做功課。

教育局推出TSA,以作為對學校的評估,結果只能得一個,就是學校會盡力令學生的成績「達標」,以避免被標籤為較差的學校。如何令自己的學生能在試題越來越難中「達標」?最直接的方法—操練!官員們大概不會沒有這些認知吧。

研討會中,考評局的講員提到給學校的數據,只有該校學生答題的分佈,和全港學生的答題分佈,並不存在達標率。問題來了。怎樣才算是達到基本能力?全部答對?不可能吧。那大部份人答到而你答不到代表你未達標嗎?也許不是。那麼如此公佈成績,我只看到有關當局想學校互相比較,而非如她們所說,單單是想改善學校的教學。十間學校,有八間經操練後答對了一些刁鑽的題目,剩下的兩間沒有操練以至成績低於平均,那你要那兩間學校怎樣辦?

我原則上不反對TSA,從以上的推論,以現時的實行的情況,我想實在需要暫停TSA,特別是小三的TSA(因為對家長和學生的影響較大),重建學校、家長對它的信任再重新推出吧。

2016年1月1日星期五

2016 請多多指教

難得今天天氣好,孩子們又沒有大礙,今年可以一如以前般去黃金海岸去商量一年大計。

我並沒有怎樣去回顧2015年,回看上年寫的大計,除了第一項可說是已經達成外,其餘都沒有怎樣的進展。話說回來,其實我們定立的所謂「大計」,都只是一些我們希望改善的地方。人越大,改變越不容易,但希望在明天,上年做不到,說不定今年能做到。譬如,若你兩年前告訴我現在連續做兩組7 minute workout後,還有餘力做第三組,我大概不會信。

上年在參觀望道號時買了一本書,是Leonard Sweet 的 Viral。買了後一直束之高閣,到最近才拿出來看。現在看了大概1/3,作者提到我們那一代都是Gutenberger,我們之後的是Googler。Gutenberger 追求的是精準的論述,Googler 則著重聯繫、分享。他認為若耶穌活在這個時代,祂會活得比較像一個Googler,不是在教室內作研究、論述,而是去人群中講故事,與人聯繫。其後,作者以TGIF (Twitter, Google, iPhone, Facebook) 作引子去分享這個世代的一些特質,和基督徒(特別是Gutenberger)當如何回應。

我最近的反省亦和這書所講的不謀而合,自從兩年前決定reset 自己的 online identity後,在網上,甚至是whatsapp上,我都是半透明,連帶在日常與人交往上,亦變得如此。故今年會嘗試在各方面多點與人接觸,1月1日換Facebook 頭像算是一個開始。不少習慣和框框要去打破,而且可預期會撞不少板,還請多多指教。

其他的計劃和上年差不多,比較特別的是想今年開始有家庭崇拜。作為熱身,現在會每晚全家一同講些感恩的事,然後輪流開聲祈禱。希望能堅持下去吧。

2016年,明天不一定更好,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環境時,我們可做的,是在身心靈上準備好自己,和身邊的人一同去迎接將來的挑戰。


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Oh! 聖誕樹

超過半年沒有寫blog。生活集慣不停變換,人大了,至晚上累多了,要寫不易。

今晚娘子問Daniel 能否在星期日做伴奏,唱的詩歌用上「Oh! 聖誕樹」的音樂配新詞。Daniel 拿了「麥兜故事」的soundtrack 找到了key 和音,然後就在琴上彈(以下是後來再錄,內容基本相同):


又一次估佢唔到,我知他能捉音、配chord,但經過這一年配和音的訓練,他已可隨意加上三、六度和音。彈的是麥兜的版本,右手和音過重,左手亦比較單調,但已可應付星期日的司琴。

其實,考完5級後,他彈琴的進步比以前明顯了,最起碼手指running 實淨了,見他到今天仍能保持那股熱誠,沒有放棄所得的恩賜,也不枉我節衣縮食供他學琴。希望他會繼續努力,不單是用來服侍,也是讓他有一個更加豐富,甚至是更有成就的生命。

2015年3月24日星期二

窩心

今天很累,睡得不太好,晚飯時咬了自己兩次,有點燥。飯後,坐在一旁聽Daniel 練琴,閉目養神。忽然間,他走過來擁抱我,說要謝謝我和鋼琴老師,令他能把比賽歌彈好。他已很久沒有這樣主動擁抱我,令我受寵若驚。

細細似乎亦不甘寂寞,跑過來擁抱我,問我咬到的地方是否仍痛。

昨天是結婚周年,請了假陪娘子,有機會幫Daniel 溫書,結果過程中和出外吃飯時都因孩子們的表現而不甚惀快。然後今晚忽然來個180度轉變,很窩心。真是一擔沙糖⋯⋯

2015年3月21日星期六

晚間活動-練琴

一家人吃完晚飯後通常會有什麼活動?

我通常負責洗碗(黃家家規:煮飯不洗碗。娘子煮,我洗。)經過一天照顧孩子的辛勞,娘子會趁機休息或檢查功課。Daniel 和細細通常會看書,然後Daniel 會被命令練琴。至於電視⋯⋯我印象中從未在晚間開家中的電視,孩子們睡覺後或許試過一、兩次。

Daniel 和天下大部分的孩子一樣,不喜歡主動去練琴。但他很喜歡彈琴,有多喜歡呢?

他現在每晚彈的第一首歌,都不是琴老師指派的,不是剛完校際音樂節比賽的那首歌(他還會要求我評分呢),便是兒童詩班的歌,間中還會作曲。他是詩班的司琴,但不是每首歌都由他彈奏,這幾晚他彈的,便是由另一位司琴負責的詩歌。這首歌不容易,我沒聽過的情況下跟譜唱也要費些功課,因切分拍很多。但他憑著耳朵和記性,經過個多星期間間斷斷的練習,已彈得有板有眼。

今天晚上,在廚房洗碗時,聽著他和細細歡樂地在談、在唱、在彈這首歌時,心中充滿著感恩。如此和諧美麗的畫面,從來都沒想過會在現在發生。

希望這些詩歌會一路陪伴着他們成長。

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

又到校際音樂節

很久沒有出文,一月時病了兩次,另外寫了兩篇都不知如何完結,最後作罷。

Daniel 上小學後,每年都會參加校際音樂節,來到今年是第三年。昨天去了比賽,第一次得到了名次,我和他都很開心。

來到第三年,其實我已經放手,除了琴老師的要求、和見他真的練不到外,都不會怎樣提點,讓他多點自由發揮。這首歌 (曲名是 Song,名乎其實的歌) 彈了四個多月,由最初的斷斷續續,到最後的似模似樣,見證到他的琴技真的成長了,特別是來到最後一個月。練習時,仍然會不停出錯,記得這個便忘了那個,但不論音樂感、節奏、和技巧的掌握,都開始有火喉。比賽前,和往年一樣,我並沒有期望,只希望他繼續累積經驗。

今年比賽又是同一個地點,同樣要分開兩組,而Daniel 首次被放在第一組,次序亦排在前頭。來到3級的比賽,原來情況和較低級的是有所分別。最明顯是完成度低了,多了參賽者要在中途停下來,甚至有人無法完成歌曲 (順帶一提,比賽時必須背譜),就算能順利完成,幾乎全部人都有出錯,包括Daniel。他開始彈時有點緊張,但很快便放開了,除了最後一句錯了兩、三個音、基本上之前練了的都彈到了。他有點為那幾個音耿耿於懷,但對我來說,已經是有所交代,很滿意了,畢竟,練習時十次有八次都有彈錯音。

完了第一組比賽,我便告訴Daniel 我覺得他的表現在 3-5 名之間,但我仍不敢抱什麼期望,始終沒聽到第二組參賽者的表現。我們在樓下吃下午茶和做功課後,便回到會場等候結果。今年的評判會在鋼琴上做示範,我想這樣同學們會比較容易明白他的要求。當宣佈Daniel 是第三名時,我忍不住第一個拍掌,很高興所付出的辛勞得到認同了。評語中有一句是說他彈得很有自信,這亦是我所感覺到的。

其實這幾天聽着他的彈奏,有很大的感觸。仿佛看着他由抱在手的嬰孩長成會行會走的小學生般,現在彈出來的,不再是以前在鍵盤上敲一些音出來,而是有高低起伏的音樂,看到他在音樂上的成長,心中充滿感恩。

希望今次的成果會鼓勵他更努力練好琴,特別是把歌曲處理好。期望看到他出年的表現。

2015年1月11日星期日

2015 新年大計

今年的 1月1日,我們一家去了南生圍野餐和定立今年的計劃。我們帶了Daniel 和 Esther 的單車,可以想像,他們絕大部份時間都是在遊玩,而真正能定立計劃的時間是少之又少。

為小孩子們定的目標和往年差不多。Daniel 主要是學業、學琴、和運動上的一些目標,而 Esther 仍未入小學,定的主要是行為上的一些改進。 比較特別的是希望今年開始不用再要我們陪他們睡覺,直到現在,每晚祈禱後都會留在他們房間直到他們都睡著。若他們不夠累,可以半小時以上坐在地上一邊用手機一邊等,頗浪費時間。希望今年情況會改變。

至於自己的目標,和上年差不太多。以下是其4個:

每日做腰背運動-40歲後,已比以前更小心保養身子。而身體最明顯的問題是下腰痛多了,按下去就像有些硬塊那樣,有時早上起床,或是坐久了,向前俯身時會腰痛,要多動幾下來鬆一點。 為了避免像以前般忽然入急症室,必須要每天都花時間去護理它,畢竟這條腰要伴我下半世,對它好點就是對自己好點。

早上30分鐘靈修時間-經過多年的努力,要早上花20分鐘靈修已沒有難度,問題是慢慢發覺時間不夠用,要多點默想經文,便不夠時間祈禱或把它寫下來(始終剛睡醒,要點時間熱身),祈禱時又要算著時間叫醒孩子起床上學。 所以,希望能慢慢再校早一點睡,早一點起床。最終目標,其實是一小時(!),且看要多少年才能達到。

考OCA (Oracle Certified Associates)-轉到現在的崗位已有一年多,工作已上手,有另一位同事分擔些較Technical 的事情,日常的運作問題已不大 。但畢竟是半途出家,上年已定了目標,希望兩年可以考到入門的OCA,算是打好根底的一個肯定。當然,這個目標相當有可能隨着公司政策而改變,譬如,現在我大概應該多花時間改進在Linux shell 的 proficiency。

每天花10分鐘去關心人-這是我今年的新目標。溝通從來都不是我的強項,我亦比較喜歡獨處。 但上年的反思是若然不去和人交流、相處, 不去建立關係,人便無從去用生命影響生命,那生存的意義和價值又在哪?另一方面,我這方面的「肌肉」早已生銹了,又可如何開始?答案便是這個新目標。每天花一點時間,留意人在需要、困難,多點去回應Whatsapp(過往我99% 的Whatsapp group chat 都不會回的),多點去問候人。 希望做回一個正常點的人,和人多點聯繫

且看下年回望,又是什麼光境。

2015年1月9日星期五

又嚟過

2015年已過了9天,原來又3個多月沒有寫任何東西。

最大原因是沒有心情。9月開始的佔鐘和一路的發展,令人心亂、心煩、心碎。到慢慢適應過來,論到新的生活習慣沒有留下多少空間給我坐下思考,別說要寫下來了。

1月1日所定的新年大計時,完全沒有考慮過要恢復寫blog。這一季要教主日學已令我壓力大增;每次做晚堂崇拜主席都要花兩、三晚準備禱文。每晚能用的時間只有一小時左右,哪來空間寫文?

昨天留意到Desk AppDaring Fireball 賣的廣告,它提供一系列的文章去鼓勵人寫blog(當然了,Desk是個寫blog 用的app)。我不會跟著作者的提議去寫,但他提醒了我,問自己為何要寫這個blog?

正如第一篇post 所講,這個blog 最主要是給將來的孩子們認識他們的爸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特別是Daniel,若他有天成為一個爸爸,我希望今天所寫的會成為他的鑑戒,不論好壞。來到今天,這份心意仍沒變。Daniel 己經三年級了,他作文所寫的東西,我大概到現在都寫不出來,到他會看這篇blog 時,大概會覺得爸爸的文筆為何這麼差。寫作,或應該說表達,從來都不是我的强項,會繼續寫,純粹希望跟孩子分享,也可作一點個人情感的宣泄。

這次為隆重其事,今天中午時己想了8篇文的題目,希望兩、三天出一文,重建寫文的習慣。

2014年9月14日星期日

不買 iPhone 6

前提:手上的iPhone 5 冇壞。

星期五下午,辦公室內大家都很齊心地工作——各施各法訂iPhone 6,我之前並無此意,但見大家這麼投入,亦有用Apple Store App 看看情況。到搞清楚如何才能訂購時,已剩下黑色128 GB iPhone 6。當然,沒有落訂,不論自用或炒機,這個款式的吸引力都不大。

今早靜修時在想,我炒iPhone 有沒有問題?裝修後比較缺錢,如有機在手,多數會和同事一樣,先賺點外快,遲些有機會再買來自用。剛巧,今天傳道人講道亦有提到炒賣iPhone 的事,進路和結論都相近。自問未必能控制自己的貪念,還是少碰為妙,就像幾年前碰股票時一樣。

跟著便是自用的問題。我需要新的電話嗎?現在手中的iPhone 5, Spec 和仍在發售中的 iPhone 5C相近,照理應可再多捱一年。沒有Touch ID、沒有NFC、沒有Apply Pay、相機落後兩代、螢幕小一點和差一點、續航力又是差一點,機己用了兩年,似乎是換機的時候。但⋯⋯等等,誰說兩年便應該換機的?

和當年的iPhone 4 情況一樣,我其實對現在的手機並無不滿。當年是想讓娘子用 smartphone 才出iPhone 5 的,但現在娘子已在使用 5s,我有什麼需要去換機呢?我找不到。來到第六代,應有的iPhone 5 差不多都有了——Retina Display、LTE、不輸卡片相機的攝錄功能,對我來說,Touch ID 和NFC 是錦上添花,冇亦無仿。換機的理由,數來數去都是desire 多於 need,為地球先生著想,還是忍忍手,推遲點增添新的電子廢物(雖然Apple 的環保對策已算是業界中最好的了)。

對比起iPhone 6,其實我對Apple Watch 比較有興趣,希望能另文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