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

團契生活(二)

原本想再談多些以前不同的團契生活,但想了兩日,想不出有什麼好的事特別值得提出來。相反,不好的回憶倒有不少,我相信部份原因是人的天性(壞的要比好的來得深刻),另一方面,作為一個不懂,亦不好和人溝通的人,互動少了,自然值得懷念的人、事亦少了。

歸屬感比較重的團契是科大的敬讚小組和在LA時的播仁團契。敬讚小組可以說是一個功能小組,成立後科大團契的特別聚會都會找小組幫手帶敬拜。有目標自然容易有向心力,到一個地步大家發覺小組好像從團契獨立出來了。來到現在,只要有cellmate 結婚,大家都會義不容辭的出來練歌獻唱。

在小組裏,可能我是比較嚴肅的一個,加上音樂的認識上比他們多,慢慢地,被他們封為cell ba。其實,我投入的程度算是偏低的,cell ba 這個稱號叫我或多或少會投入多一點。

至於播仁團契,不用說,一個人在異鄉,遇到一班同伴,相處起來當然格外投契。在當中我經歷過不少第一次,如第一次煮大鑊飯(那隻鑊真的很大!),第一次帶一個系列的查經(還要是用國語的!),第一次用鋼琴伴奏等等。

一路走來,遇到不少十分好的弟兄姊妹,但來到今日,能推心置腹的,差不多沒有。大家相隔的距離是一大原因,自己的「薄情」是另一個。

希望人大了,會慢慢學會和人維繫關係,以至能做到互相守望,我覺得這才是團契的精粹。

1 則留言:

匿名 說...

「薄情」!我想我們夫婦兩人與你不相伯重, 與人交往都是「薄情」呀. 我們很少主動地約唔朋友,記在心中就是了. 很少因「感情」事,牽腸掛肚呢!一對兒女都像我們, 不知是好是壞.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深遠. 幸好他們有神引導前路. 老懷安慰了.哈哈

樹立,燕玲